黄金分割比 1.618 …… 的故事和应用

分比 (两个数的比)本质上就是分数,分比是两个线段长度的比。有什么好说的呢?黄金分割比就是很特别。

220px-SimilarGoldenRectangles.220px-Pentagram-phi-01

上面是简单图形中一些线段长度的比。有共同的地方吗?有的。这些图中所列的比都是一个共同的数:黄金分割比 1.618 …… (无尽不循环小数),如左图中, (a+b) : a = a : b = 1.618 …… 对于右图做点解释:外围是正五边形,里面有个正五角星,而五角星边交点又构成了个新的正五边形。从这图我们可以列出两对线段长的比(红线长 : 绿线长,和蓝线长 : 粉线长)?你猜对了,它们的比也是黄金分割比 1.618 …… 。

Fibonacci-GoldR这上面是一个很有趣的分数序列。它很有规律:每个分数的分母等于前一个分数的分子,再仔细点看:其分子是前一个分数分子分母相加的和。在前端再添加三项,规律会更加明显了:

1 ⁄ 1, 2 ⁄ 1, 3 ⁄ 2, 5 ⁄ 3, 8 ⁄ 5, ……

如上所说,该序列收敛到 1.618 …… 即黄金分割比。

(如果不确定什么叫收敛,就是说沿序列往后走时,所有的数可能时小时大,但是会越来越接近目标数 — 在本例中为黄金分割比)。

博学而聪明的读者已经联想到了 Fibonacci(斐波那契)序列:一点不错,Fibonacci序列和黄金分割比有着太紧密的联系;为简明记就不再展开了。

黄金分割比有很多应用。所以专门保留了一个记号:常数 Phi (希腊字母 φ ) 。有人认为它是深藏在自然背后的一个数。举个例子。

通过对于植物叶子的研究,发现两片叶子如果相邻(这里相邻的意思是前后脚跟着长出来),

Phi-1st fibonacci flower-02Leaf-Growth-13其间的角度和 φ 有关,具体点,相邻叶片间的角度 α 可用下式算:(角度单位是度)

α = 360 ⁄ (n φ )(计算式1),或者 α = (360 φ) ⁄ n (计算式2)
其中n 是正整数,常取 2 或 4. 若在(1)式中取 n = 2 得到约为 111 ̊ 15′ , 而若在(2)式中取 n = 4 则约为 145 ̊ ,这些数字在观察中得到证实。

艺术是自然的反映。所以艺术审美中也有黄金分割比。人体的比例,焦点的位置,小到长方形的长宽比等等。通过实际作品和实验心理学这一点也得证实。

回到数字 φ 本身。中文顺口溜可以记住 φ 的小数点后头十位数字:
φ = 1. 6 1 8 0 3 3 9 8 8 7 .. ..
一路要发,顶上山,玖发发吃 ……
有点俗:是通俗,不是鄙俗。φ 这个数还有什么特点呢?有的。

(1 ⁄ φ) = 0.618 033 988 7 .. ..
φ = 1.618 033 988 7 .. ..
φ 2 = 2.618 033 988 7 .. ..
上面三行的右侧,小数点后面所有的数字都完全一样,毫发不差!是不是叫人惊奇?在数学上这可以严格地导出。

最后,还和另外两个数,sqrt 5 以及 π 都有关联。我们有:
2 φ – 1 = sqrt 5 (即是 5 的平方根)

(5 ⁄ φ) < π < 2 φ
这些关联式后面的道理,就值得另外讨论了。

本篇完成时正值 6 月18 日。因为圆周率 π = 3.14 …… 3 月14 日被命名为 Pi 日,那因为 (1 除以 φ) = 0.618 ..是不是可以把 6 月18 日 命名为 Phi 日, 成为全球数学爱好者和学习者的又一个节日?在父亲节的时候,为人父者也可以给孩子们讲讲 Phi (φ) — 黄金分割比的故事啦。

数学王子高斯:生平,贡献和启示

高斯,全名约翰卡尔弗雷里奇高斯,1777 – 1855,是德国数学家。幼时聪颖,最著名的故事就是他小学时怎样回答老师给他的那道数学题,让他算一加二加三 …… 一直加到一百。高斯从两边分别取数加起来: 1 + 100 = 1012+99=101,…… 如此下去刹那间就算出来结果是 50 × 101 = 5050. 这是上小学的高斯自己想出来的;稍加推广,就可以解决任何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。这是真正的天才杰作,成就了神童之誉。高斯在数学领域里终身建树颇丰,有数学王子 (Prince of Mathematics)之称。

高斯的工作涉猎数学的多个分支。除了数学外,他亦探入或与人合作探索天文和物理领域。在他的早期成长中,对于神学和语言学亦显出不同反响的理解才能。

高斯的最主要成就和他受的教育

少年天才的高斯接受了正规严谨的教育,曾在卡罗琳那学院和世界知名的哥廷堡大学共学习六年(1792 – 1795, 1795 – 1798)。1796 年高斯19岁时他就发现了用直尺和圆规作正十七边形的方法:继承了来自古希腊的数学传统–只要可能的话,就只用直尺和圆规完全准确地作出任何几何图形。

1799年(22岁),高斯的博士论文改进了现在称为代数基本定理的证明。该定理说:复系数多项式至少有一个复根;通过因子分解的过程,这表明 n多项式在复数域有n个根。在严谨性上,高斯的证明比前证明进了一大步。

高斯用直尺和圆规作正十七边形的方法,是建立在传统上的,用到了代数,还联系了可作图性与费尔马数。这成为他最得意之作;今天学习纯粹数学的人仍把它当作代数和几何结合的典范。分圆多项式理论就是在这工作中萌芽的,后得到进一步发展 (不仅是他本人的工作)。在博士论文中的证明,他自己还不满意:用了一生时间来改进代数基本定理的证明(见下文)。

非这两个工作莫属高斯一生的代表作。

其他工作

21岁时(1798年)他完成了算术教程(这里,算术主要指现在称为‘数论’的内容 – 数论是数学中即基础又高难的一分支)。由此奠定他在数论上的地位。数论中最常用到的模同余的记号,也是由于高斯的提倡而成为标准。例如,16 除以7,余数是2,在模同余理论中,写成 16 ≡ 2 (模7)。记号≡读作同余;这大大简化了表达,体现了大家风范。

高斯还结合圆锥曲线和高次方程组(高至8次)开创了(理论)天文学的工作。其中用到了一些复杂方法如付利叶变换和三角插值。1801年(24岁),他的理论预报当年即得到天文观测的证实。此后,高斯与物理学教授Wilhelm Weber长期合作,富有成果。他建立了磁观察站和磁俱乐部,是电磁学理论的先驱之一。他的工作也涉及到光学领域。他还主持了当地大地测量(1818 年,在汉诺威王国,现为德国的一部分)。正态分布,又称误差分布,高斯分布,在实验和统计数据处理上有重要意义。高斯在其中的工作从“高斯分布”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到。

我们难以尽数高斯的成就。那个 1+2+3+ … + 100 的故事,由此衍生了高斯序列(或者三角形数:如1,1+2=3,1+2+3=6,1+2+3+4=10,…; 1,3,6,10 就是三角形数);而高斯的一个发现,是任何自然数可以写成不超过三个三角形数的和 — 来自他笔记 (”ΕΥΡΗΚΑ! num = Δ + Δ + Δ”)。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— 我们看到王子在数学世界的快乐!这是1796 年,他发现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法的同一年。这是年轻时随手的作品,是大师的小品。

他用一生的时间改进他的工作,推敲每个细节。在1849年(距首次发表已有50年之久;当时他已经72岁高龄)高斯给出了关于代数基本定理的一个证明,按近代标准完全严谨。天才也如此磨砺自己的工作,让人感佩!晚年高斯成为荷兰皇家协会会员及荷兰艺术科学学院院士(外籍)。他不为名所累,提携后人,欣赏同行,对新秀黎曼在曲面几何上工作由衷称赞。

高斯的启示

每个人都能够从高斯的故事和贡献中得到一些启示。少年神童很多,但是成就堪比高斯的寥寥。高斯治学毫不浮躁,终其一生改进早期已作出的成果,仅此就让今天的浮躁者汗颜。高斯既无愧于少年神童,而他的学术成就和地位却来自于追求进取和不断磨砺。为后世治学树立了榜样。

数学教育小故事 (之二) 向穷人施舍的规则

施舍的规则和社区成员财富的演化

在一个叫乌托锁的社区里,大家严格按照规则办事。社区里有土豪也有穷人。手里钱最多的人(即没有人比他钱更多)就是土豪,而钱最少的人(即没有人比他钱更少)就是穷人。按照规则,土豪要施舍给穷人。

现在乌托锁社区的人都到了,大家玩一个关于施舍的游戏。开始时所有人手里的钱都是1元的整倍数 (即没有角和分),而且全社区的财富(所有人手里的钱加起来)要超过1 元。游戏规则是:所有按规则认定为土豪的人要付给规则认定的穷人 1 元钱。这个过程将进行多轮:每轮付款结束后进入下一轮,直到下面两种情形之一发生:
(1)所有人口袋里的钱一样多(即均了贫富);这时没有土豪也没有穷人。
(2)游戏进入了循环,每个人发现他口袋里的钱回到了以前某一轮的数目;
游戏在这时宣告结束。

(有没有点象微信上的红包?当然,发红包没有严格的规则。)

在这个场景里,我们提几个有趣的问题。
问题1. 举例说明在有些情况下,游戏结束时可能有人欠债。
问题2. 如果社区有 n 个成员,那么社区总财富超过多少才能保证游戏结束时总没有人欠债呢?(社区里没有公共财富;总财富就是每个人手里的钱加起来。)
问题3. 假设 n=5 (即社区里有5个成员),如果玩这个游戏时结束在均贫富的状态(即最后每个人口袋里都有相同的钱),请列出游戏开始时所有可能的财富分配情况。

问题的原型是去年加拿大的公开数学挑战赛的一个问题。我们让叙述的方式有趣一点。
亲爱的读者,您想试试这个问题吗?我们会在以后公布答案。

数学教育小故事 (之一):卖桔子的故事


卖桔子的故事

孩子学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时候,是不是认为没啥用?看那超市,货款全在收银机上打出来,更会想到机器都给算了,不用我算。下面讲的是一个经济学家卖桔树的故事,读来颇多趣味。

首先他在春节期间把 160 盆桔树拉到郊区的花市卖(注意这是在中国南方,很暖和,所以市场开到很晚)。他发现那里的市场竞争好厉害,价格高过10 元就没人问。 结果他以 10 元每盆卖了 160 盆,收现金 1600 元。到第二年春节,他找到闹市旺地,而卖桔树的比较少, 并且灵活调节价格。如下:

下午六点到八点来的是上班一族,偶尔碰上平时不多见的桔树,立马掏钱,不在乎价格。结果以 60元每盆卖出了 40 盆。到了晚上九十点钟,顾客开始挑了,要货比三家,买又好又便宜的,于是他降价到20 元卖出 40 盆。十一点以后,顾客抓住了摊主想卖掉,因而想趁收摊前捡便宜。于是他再降价到10元,卖出了20盆。总计收现金 60 × 40 + 20 × 10 + 10 × 20 = 4600 元,多获利 3000, 并且收现总量是头年的 3 倍。作这个实验的经济学家叫张五常,是今天中国的一个大腕。

上面这个故事有点意思。引申一步,给我们大人孩子还有这样的启示:营销策划和成本核算要用到很多知识也包括数学计算。我们如果不会算数,哪里来的灵气去制定营销策略呢。看到收银台的发货票很方便,是为了提高效率,减少差错,让顾客满意,也减少卖货人的压力。可是千万不能只依赖计算器呦。